福建:全省协同 互联互通 构建智慧农路管理体系
福建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按照交通运输部打赢交通扶贫攻坚战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,坚持以“互联网+交通管理”发展理念为引领,不断创新管理体制机制,通过实施交通运输数据资源汇聚工程,打通农村公路建管护运各子系统信息互联互通渠道,构建业务协同、信息共享、高效实用的智慧农路管理体系,实现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精准化、养护管理一体化和运营服务智能化,推动了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向高质量发展。
一、建设管理精准化
建设管理子系统以农村路网规划管理为基础,对全省农村公路规划、计划、数据更新实施闭环跟踪管理,有效促进了农村公路项目管理更加精准。
一是规划清单管理更精准。各地市通过管理系统建立各类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库,建设目标、项目分布和资金需求、项目库执行进展一目了然,为项目库审核、资金筹措、规划实施评估提供了良好决策基础。
二是项目实施管理更精准。项目前期开展、工程情况、资金拨付通过系统和APP直观展示,项目检查记录、图像及整改情况同步连接到系统,既提升了年度计划编制、预算安排准确性,又增强了省、市“双随机”抽查、明查暗访的针对性,实现了建设项目管理有效。
三是数据动态管理更精准。项目交工时同步采集新建、改线路段GPS线性数据,在补助资金核销同时,通过系统自动更新基础数据,确保公路基础数据及时准确更新。
二、养护管理一体化
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子系统集巡查、病害灾毁调查、事件跟踪和考核评价等功能于一体,有效促进了管养工作落实。
一是管护巡养一体让抢通保畅更高效。公路养护企业、乡村道专管员巡查作业时,农村公路管理APP实时记录巡查过程轨迹,并同步记录公路病害情况,相关位置、图像等信息实时上传至管理系统。“路长办”人员收到信息,可远程调度事件处置,实时跟踪处理进度。养护人员、执法队伍也可通过APP导航直达目的地实施处置、排除作业。通过APP采集的病害由系统按路线建立病害库,为各县养护工程决策、实施提供参考,实现了农村公路巡查、处理、监督、反馈“一网式”电子流程化的高效工作机制,有效提升养护管理效率。
二是应急联动一体让灾毁理赔更快速。农村公路管理子系统与保险公司理赔系统实现“线上数据共享”,灾毁信息直接通过手机APP发送承保公司理赔报案,保险理赔人员通过农村公路管理APP的定位、现场图片等资料,实行无人机勘查,提升核灾效率,缩短赔付周期。同时,手机APP将灾毁乡镇、建制村通阻信息同步上传到省公路水路应急处置平台,实现了农村公路灾毁信息发布、应急救援与国省道同步开展,有力提升了灾毁处置能力。
三是监督评价一体让养护管理更扎实。在调查病害的基础上,系统自动生成养护质量自评情况,省、市通过系统病害资料现场抽查专管员、养护企业巡查质量,并修正养护质量评定,形成了病害调查及时开展的良好机制。同时,省、市将抽查情况应用于对养护企业、专管员的工作成效评价,有效督促了养护企业、乡村道专管员的职责落实。
三、运营服务智能化
运营服务子系统以移动终端、网站等为载体,为群众提供覆盖全省路况、道路客运、公交、出租、旅游景区、服务区等相关信息的“一站式”交通出行信息服务,同时加强了客运车辆的运营安全管理,初步构建了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的管理服务体系。
一是城乡客运信息服务进一步拓展。全省设区市及部分县(市区)的公交路线运营实时信息接入掌上公交APP,逐步实现全省农村客运、县级公交信息服务全覆盖。在部分农村客运路线沿途港湾站、候车亭推行电子报站系统,部分偏远的开通预约客车建制村公共场所,安装“村村通”一键叫车装备,方便村民出行,极大提升了群众对公共交通出行的满意度。
二是物流信息共享服务进一步推进。通过整合农村物流骨干企业信息资源,完善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,向公众提供物流运输资源信息,为交通物流企业、物流从业人员等提供一站式的信息服务,畅通了“工业品下乡,农产品进城”双向流通信息渠道。
三是客运车辆运行管理进一步规范。全省农村客运车辆100%安装卫星定位装置、100%接入卫星定位监控平台。在此基础上,推广安装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,通过车辆运行感知预警、驾驶员状态监控、车辆实时监控等技术,为驾驶过程提供全方位一体化安全服务保障,强化农村客运动态监控能力,加强驾驶员违规行为监管,提升农村客运安全水平。
福建省在“四好农村路”智慧农路体系建设上进行了一些探索,也取得了一定成效,但在智能决策和信息服务覆盖面方面还有一定差距。下一步,我们将按照交通运输部的统一部署以及今天会议精神,认真总结、持续完善,以充分满足广大群众对美好出行的需求为目标,进一步加强相关功能整合,不断提升系统的智能化程度,助力乡村振兴和交通强国先行区建设。
声明: 1、凡本网注明“中国交通运输协会”,所有自采新闻(含图片)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,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来源。 2、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 3、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电话:010-67683008转602